查看原文
其他

六周读懂《红楼梦》| 《红楼梦》里的灯谜与民间谜语

2017-03-23 纪军 广东知网

爱文化 · 阅名著

6周读懂《红楼梦》

第三周


(三)《红楼梦》里的灯谜与民间谜语



灯谜作为民间谜语的一种特殊形式风行于宋、金、元三代,至明清兴盛之势尤炽。《红楼梦》里的灯谜共有二十七则,其中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收九则,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收八则,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收十则。《红楼梦》里的灯谜以及关于灯谜活动的描述绝非闲笔,它们在人物的塑造以及气氛的渲染、主题的明晰等方面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红楼梦》借助灯谜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其方式多种多样,既有通过制谜、出谜、猜谜的过程显现人物性格的,也有通过谜语本身揭示人物性格的。 

   

《红楼梦》里有多处关于猜谜活动的描写。通过猜谜活动的描写,人物的性格在活动中展开。薛宝钗是《红楼梦》里刻画得比较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具有封建“妇道”伦理所要求的温良贤淑,其言行举止委婉而内敛。第二十二回里,太监拿来元春所制灯谜给众人猜。“宝钗等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猜就猜着了。”明明是一个很简单的谜语,她一猜就猜出来了。可因为是元春所制,她就忸怩作态,一面口中称赞,一面假意寻思。简短数语就把宝钗心思填密、处事圆滑、举止内敛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    


贾政所制的谜语:“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谜底:砚台)贾政以封建卫道士的标准作为自己一切行为和人生趋向的标准,“身自端方,体自坚硬”一句,颇有其自我写照的意味。    


新版《红楼梦》剧照 


揭示人物命运

探春所制谜语:“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谜底:风筝);惜春所制灯谜:“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谜底:海灯)。探春所作的风筝,惜春所作的海灯,这个谜语表面看来是物谜,其实通读全篇,掩卷之际,仔细斟酌起来,这两则物谜又何尝不是曹雪芹以探春、惜春之命运作喻所设的事谜?你看探春最后远嫁他方,可不正暗合了那一句“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又第一一七回惜春立意出家修行,“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种结局与那“清净孤独”的海灯又有何区别?   


87版《红楼梦》剧照



点明文章主旨,增添悲剧气氛  

关于小说的主旨,《红楼梦》的开头就有明确的交代。作者指出《红楼梦》的三大意蕴:一是家族在腐败中走向破落,繁华成空;二是个人的禀性趣味与家族和社会的要求相背离,以至人生失落,无所归依;三是回顾人生唯一值得怀念的是一群“闺阁女子”,因此最令人悲悼的也就是她们的悲剧命运。《红楼梦》关于灯谜的前前后后的描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上述作者写作主旨的最好注解。


贾府的富贵豪奢之势在开头的十几回里通过刘姥姥入荣国府、秦可卿出殡、元春省亲已是渲染殆尽。灯谜一事的出现恰是这贾府由盛而衰的标志。你看第二十二回里:“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越发喜乐,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当屋,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写出来贴于屏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设了酒果,备了玩物,上房悬了彩灯,请贾母赏灯取乐。上面贾母、贾政、宝玉一席,下面王夫人、宝钗、黛玉、湘云又一席,迎、探、惜三个又一席。地下婆娘丫鬟站满。”处于盛时的贾府,灯谜会是这样花团锦簇,一派祥和热闹。可惜好景不长,下一次的灯谜会虽经众人精心准备,但由于“太妃欠安”“宴乐俱免”,荣府不再有元宵灯谜之会,热热闹闹的灯谜会就此半途而废,不了了之。贾府由盛而衰的命运仅从贾府玩灯谜一事即可看出端倪。    


《红楼梦》的悲剧性质开篇就已阐明,这种宿命的伤感和悲凉气氛一直笼罩全篇。灯谜作为娱乐活动,气氛原该喜庆,可是我们在女子们所制的灯谜中,仍然感觉到一种解不脱的悲哀。且不说探春风筝谜的无限哀婉,你看那元春所制谜语:“能使妖魔胆尽催,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爆竹)本当是举家团圆欢度佳节之际,正该喜气洋洋,可是贾政认为元、迎、探、惜等人分别所射爆竹、算盘、风筝、海灯等乃“不祥”之物,于是“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之八九”,“翻来覆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众女子所制的灯谜既与她们的命运相关联,因此怎脱得了悲伤感慨?无怪乎贾政闷闷不乐。


知识来源

纪军.《红楼梦》里的灯谜与民间谜语[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81-83.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明


【爱文化 · 阅名著】是CNKI中小学推出的春季传统文化系列阅读活动。活动自3月6日起每周推出一个主题的名著导读文章,让中小学生在阅读名著原文的基础上多角度地深度理解著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中国知网带你6周读懂《红楼梦》

更多活动详情

读书还有礼品拿,你不点一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